計畫緣起

現今工作不再是生活中的唯一,追求生活品質對於國人而言可謂日趨重要。過去臺灣強調經濟發展、經濟成長的策略,忽略促成經濟成長的環境成本、污染,導致我們的居住環境出現永續性發展的危機,影響在地居民的生活。隨著生態環保意識提升、永續發展共識形成與城市安全問題發生,人們開始思考居住環境與自然環境的關係,體認到經濟發展需要兼顧環境保護與人們的需要,才能達到城市永續發展的目標,宜居(Livability)城市的概念因此而生。在聯合國人居環境署發佈「全球化世界中的城市:全球人類棲息地報告2001」即提到,所謂的宜居城市是指居民能夠找到工資足以維持生活的地方,提供基本的公共設施,包括安全用水、適當的衛生設施與交通工具;居民可獲得受教育的機會並可享用醫療保健設施;創造安全的社區環境(葉晉嘉,2010)

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,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,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。因應超高齡社會來臨,高齡者必須從觀念上徹底改變,6575歲是社會貢獻者而非被照顧者,抱持退而不休的精神,本團隊希望藉由社區規劃師計畫案,讓社區高齡者能夠透過全體動員共同打造宜居環境,讓他們有參與感,經驗能夠被傳承,讓高齡者不僅能在地安養,更能老有所用。

營建署自86年開始經過各階段城鎮風貌改造後,現再提出「城鎮風貌及創生環境營造計畫」(110-115年)並獲行政院10968日核定,希望推動部門資源「跨域合作」、鄉鎮「競爭拔尖」及「青年參與」,串連地方產業、景觀、生活及生態環境資源,打造出城鎮特色品牌,營造具有文化、綠意、美質的生活環。

營造有地方特色,具文化、綠意、美質的宜居環境已經逐漸成為政府、媒體與民間單位的重要指標,也將是本年度計畫執行主軸,期許透過計畫的執行,讓社區能夠展現其地方特色與社造成果,發展宜居生活環境;帶動社區在地居民投入社區工作,創造就業機會及地區微型經濟效益,吸引青年回鄉,讓社區得以永續經營。

綜合上述,本團隊預計以「宜居社區‧共創雲林」概念進行環境整體規劃與公共生活空間之整頓與營造,並結合雲林縣政府年度施政重點及因應地方創生、在地安養、永續發展等概念為核心,提出社區範圍內生態、人文、景觀、產業等等之整合性、修補性及串連性提案,投注於社區景觀綠美化、公共生活空間、循環經濟、體驗經濟活動等環境打造及改善,以發揮資源整體運用效益,逐步達成地方創生之目標。而透過本年度計畫也得以進行社區營造施作成果的整合,鼓勵社區長者及吸引青年人才一起投入社區營造工作,共同勾勒出雲林縣社區亮點藍圖,提升社區整體「生活質感」。

未來本團隊將透過媒合專業團隊進入社區,運用各自專長「合力造村」,不再只是單點營造,而是「全景式社區規劃」,從社區改造一開始的規劃構想,到整個藍圖的總體規劃、基本設計、細部設計、雇工購料、維護管理……都有社區居民及專業團隊的全程參與,期望達到總體改造的脫胎換骨,而不是單打獨鬥的小針美容。

111年度雲林縣社區規劃師輔導計畫-輔導團隊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計畫主持人 雲林科技大學  林沂品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共同計畫主持人  雲林科技大學  何明泉 陳啟雄 李傳房
計畫顧問   雲林科技大學   鍾松晉
計畫專員   雲林科技大學   吳靜怡 蔡侑廷 楊坤賢 林哲弘 
聯絡住址   雲林縣斗六市大學路三段123號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雲林科技大學 創意生活設計系 設計三館)   
電       話  05-5525064 
傳       真  05-5312193(請先告知) 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111年各社區成果影片